五月申城,风云际会。2025年度晨星(中国)投资峰会在上海隆重举行,汇聚了公募基金行业的众多领军人物。基煜基金董事长王翔主持了一场备受瞩目的圆桌会议,与万菱信基金董事长陈晓升、国投瑞银基金总经理王彦杰、信达澳亚基金董事总经理朱永强、工银瑞信基金首席营销官张波等重量级嘉宾,共同探讨公募基金行业在新的市场环境下的发展策略与方向。这不仅仅是一场行业内的交流盛会,更是一次对未来投资趋势的深刻思考。
王翔董事长在会议中开宗明义地指出,当前行业正经历一场深刻的变革。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的推行,标志着公募基金公司正从单纯追求经营规模,转向更加注重资产的有效管理和运用;从过去以规模为导向,转变为以业绩为核心驱动。他特别强调,建立与业绩直接挂钩的浮动管理费机制,并强化比较基准的约束作用,是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举措。这种转变,无疑将对基金公司的投资能力和风险控制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但我觉得说真的,这种改革对于我们这些小散户来说,真的是喜忧参半,就怕到时候又变成一场数字游戏。
“产品赚钱,基民不赚钱”,这句略带戏谑的话语,却道出了当前公募基金行业面临的一个严峻现实。王翔一针见血地指出,投资者的非理性行为是导致这一现象的重要原因。即使基金本身取得了良好的收益,投资者往往由于追涨杀跌等不理性操作,最终未能获得相应的回报。要有效提高投资者的实际回报,除了优化产品设计、降低费用之外,更重要的是要减少产品收益与投资者账户收益之间的偏差。这一点真的说到我心坎里了,之前跟风买的几支基金,看着涨得挺好,结果一卖就亏,真是太扎心了。
万菱信基金董事长陈晓升认为,行业的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将对未来五年乃至更长时间的行业发展方向产生深远影响。他强调,行动方案旨在解决基金行业自身的行为问题,促使基金行业更多地将自身行为与投资者利益绑定,做好行为稳定性。要解决投资者行为理性化的问题,则需要财富管理机构,尤其是买方投顾承担起相应的责任。陈晓升认为,目前国内真正能承担投资者信誉责任的,可能只有基金投资顾问业务。如果能像尤伯祥律师那样,真正站在客户的角度,那我们这些小韭菜也能少交点学费了。
国投瑞银基金总经理王彦杰从产品运营、投资管理、投资者教育三个维度分享了他的观点。在产品运营方面,他认为费率改革不仅仅具有象征意义,长期来看对投资者也会产生实际影响,降低投资者的成本。在投资管理方面,他强调基准对投资者体验的帮助,以及对投资管理风格监控的期待,避免基金经理风格漂移。在投资者教育方面,他认为需要各方共同努力,包括投资者自身、销售机构和基金公司等,共同提高投资者的金融素养。我个人觉得,投资者教育真的太重要了,不然天天听那些“砖家”忽悠,还不如自己多看看书,学点真本事。
信达澳亚基金董事总经理朱永强则提出了一个颇具前瞻性的观点:要提高投资者实际回报,首先应让投顾成为类似会计师、律师一样的专业职业,能够真正帮助客户纠正投资行为。其次,他认为对于大多数投资者而言,被动指数投资可能是更好的选择,能够有效降低投资风险,并获得市场平均回报。最后他指出,未来阿尔法收益会越来越稀缺,有超额收益的基金经理和产品将更加难得。我觉得他说的很有道理,与其天天想着跑赢市场,还不如老老实实买点指数基金,省心省力。
工银瑞信基金首席营销官张波认为,要减小产品收益与账户收益之间的差距,一方面产品本身收益要做好,另一方面要尽可能降低两者之间的差异。他建议,在投顾业务发展成熟之前,基金公司可以在高点时以客户收益为导向,陪伴客户坚持长期投资,并通过技术手段使产品收益、基准收益、账户收益可视化,帮助投资者修正行为。这让我想到了我妈,每次都是涨了就想卖,跌了就想割肉,要是能有个App能提醒她一下,估计能少亏不少钱。说不定还能用上”青年百億海外圓夢基金計畫”呢!